隨著5G商用進程的加速,相關的5G移動終端何時面世,以及產品售價和用戶實際體驗怎樣也成為消費者關心的議題。近日聯發科出席在臺舉辦的5G商用服務愿景高峰
隨著5G商用進程的加速,相關的5G移動終端何時面世,以及產品售價和用戶實際體驗怎樣也成為消費者關心的議題。近日聯發科出席在臺舉辦的5G商用服務愿景高峰會時釋放出一個新的信息,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提出了3A策略,讓消費者“用得到 (Accessible)、買得起 (Affordable)和買得到 (Available)”的理念,背后無不隱射出聯發科的5G市場戰略路線。
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提出3A策略,全力鎖定2019年5G業務(圖/網絡)。
聯發科的5G下了狠功夫:有需求就要落地
根據市場資料顯示,2025年中國5G市場規模將達3.3萬億,而其中5G智能手機市場預計在2021年將達到全球1.1億部的規模,以目前國內市場2000元的中線均價來看,這顯然又是一塊千億級的蛋糕。目前聯發科已經針對5G終端推出了可商用的Helio M70 5G基帶組,不僅支持5G NR標準,同時還能支持非獨立組網(NSA)和獨立組網(SA)的雙重方案,并支持Sub-6GHz以下頻段,實現多模多頻解決方案,聯發科已準備好對5G手機的新一輪市場進攻,以實現其“用得到”的普及概念。
在5G終端的背后,消費者最關心的無疑是5G產品的價格。根據業內人士透露,由于5G手機背后涉及到龐大的成本上浮問題,包括專利費、研發費、材料費等,因此產品大多都會定位在高端旗艦系列,且價格將比同期的4G旗艦機至少上漲500元左右。以2018年的數據來看,華為旗艦手機的均價為5000元,OPPO和vivo的旗艦機均價都在4500元左右,此外榮耀和小米的均價都在3000元價位段,如果按照“5G+500”的策略來看,國產智能手機的價格將進一步上浮。
基于聯發科Helio M70基帶的5G測試原型機。(圖/網絡)
頗有意思的是,這些國產5G旗艦手機初期大部分都使用驍龍855(7納米)和驍龍X50(28納米)的外掛基帶解決方案,不僅面臨外掛基帶功耗大、網絡不穩定的問題,而且高通5G多模專利按照5%的整機價格收取專利費模式也進一步催高5G手機成本,而這實際上無疑是給了聯發科機會。目前雖然還無法確認聯發科5G單芯片的推出時間,但從聯發科今年瞄準新高端的策略來看,其勢必會集成5G和AI,鎖定2020年以后龐大規模的中高端智能手機市場,讓消費者擁抱新技術的同時享有最好的用戶體驗,以符合其將需求真正落地的策略。
以5G催生萬物智連,聯發科新興市場成增長黑馬
雖然5G戰役將會在2019年正式點燃,但根據市場分析來看,2020年則是5G真正大規模爆發的時間,并且5G產業的領域也會因高帶寬、高速率、低時延等特性從單純的通訊設備殺入到智能家居、物聯網、車載電子以及更廣闊的萬物互聯市場。
實際上目前能橫跨這幾大領域的芯片廠商并不多,聯發科算是其中較為穩健的一員。根據聯發科的財報數據顯示,其手機、智能電視、物聯網和定制芯片(ASIC)已經三足鼎立,而在5G的推動下聯發科接下來肯定會采取智能手機和物聯網并進的方式,即成熟的智能手機產品先上市,緊接著再加大NB-IoT領域的產品建設,例如智能手表、智能家居、智能追蹤、連接器、車用電子等。
NB-IoT將成為聯發科在5G時代的黑馬領域。(圖/網絡)
不過值得一提的是,在這個過程中商用市場很可能會比消費市場走得更快,例如交換機、路由器、服務器等,畢竟聯發科此前已經在IP專利、產品設計、網絡連接等方面成熟的設計經驗,再加上ASIC領域已經有成熟的合作方案(游戲機、資料中心市場),其很可能在5G領域再次實現手機市場外的大豐收,落實符合“3A策略”的5G終端部署。
創新研發從上游開始,聯發科沖勁十足
無論是5G還是AI技術,背后涉及的其實是IC產業的集成。通過IC系統單芯片實現在5G環境下對計算、通信、多媒體、AI等技術的全方位支持并不是一件易事,而聯發科目前的思路看來是鎖定行業上游思路,爭取話語權的同時進行創新研發。
以本次制定5G的國際標準制定組織3GPP會議來談,據悉其這次選在臺灣進行舉辦就是由聯發科帶頭爭取而來,而聯發科副董事長謝清江也表示,標準制定會議實際上是結合了技術及實力,目前聯發科在3GPP的5G制定提案量是4G的四倍,當中有43%被采納,全球排名達到第三名。而在5G領域,聯發科也已經申請了多項核心技術專利,這也意味聯發科對5G標準制訂的參與活躍度遠高于4G制訂標準初期,進一步展現強攻5G的實力。
根據數據顯示,目前通訊市場的角逐已經在向創新領域發展,雖然成熟市場已經有30億人的上網人口數,但還有約50億人仍舊無法上網,而聯發科顯然很看重這片市場。對于這家企業來說,不僅讓更多消費享用基礎通信設備,還積極進行新技術的普及,也確實是它一直被稱道的精神,這的確與其董事長提出的3A策略完全吻合。